今天给各位分享墨非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墨非式征阳性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与书法界常写的“墨趣”、“墨香”、“墨缘”差不多。意思是说,爱好书法。其实,这类词句不适合送人,更多用作书家自赏。
亨利·墨菲(Henry Killam Murphy,1877年-1954年),又译茂飞,美国建筑设计师,他曾在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设计了雅礼大学、清华大学、福建协和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和燕京大学等多所重要大学的校园,并主持了首都南京的城市规划,是当时中国建筑古典复兴思潮的代表性人物。
目录
[隐藏]
* 1 生平活动
o 1.1 美国
o 1.2 中国
o 1.3 回国
* 2 主要作品
o 2.1 美国
o 2.2 中国
+ 2.2.1 长沙雅礼大学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 2.2.2 北京清华学堂整体规划及四大建筑
+ 2.2.3 上海复旦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 2.2.4 福州福建协和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 2.2.5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
+ 2.2.6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 2.2.7 燕京大学总体规划及建筑群
+ 2.2.8 国立北平图书馆
+ 2.2.9 南京首都规划
+ 2.2.10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
+ 2.2.11 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
+ 2.2.12 广州岭南大学扩建项目
* 3 参考
* 4 延伸阅读
* 5 外部链接
[编辑] 生平活动
[编辑] 美国
1877年,亨利·墨菲出生于美国康涅狄格州,父亲是约翰·墨菲(John Murphy),母亲是爱丽丝·布顿·吉拉姆(Alice Button Killam)。1895年,亨利·墨菲从康涅狄格州纽黑文的著名私立学校霍普金斯学校毕业,考入耶鲁大学。1899年,他从耶鲁大学建筑系毕业,1906年获美术学士学位(Bachelor of Fine Arts),见耶鲁大学图书馆资料。1900年,他来到纽约,1908年在麦迪逊大街开办了自己的建筑设计所。到1913年,墨菲和合伙人达纳(Richard H.Dana,Jr.)在纽约州和家乡康涅狄格州初步建立起可靠的商业信誉。他在这一时期进行了一些校园规划,所运用的风格多种多样:在纽约州的新罗歇尔学院(The College of New Rochelle)中采用的是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康涅狄格州温莎镇的卢密斯学院(Loomis Chaffee,1912年)的设计中又采用了殖民地复兴风格。但这一时期的亨利·墨菲,仍属于“一个不知名的美国建筑师”(Cody)。
[编辑] 中国
1914年5月下旬,墨菲来到中国,这是他一生事业的重要转折点。
义和团运动之后,一部分在华基督教差会,主要是美国北方的美以美会、美北长老会、美国公理会以及美国圣公会,调整传教重点,开始在教育方面投入大量精力及资金,尤其重视教会大学的建设。墨菲抓住这一机遇,陆续为在中国南北各省传教的基督教差会规划设计了多所教会大学的校园:长沙雅礼大学、福州福建协和大学、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以及广州岭南大学的部分建筑。由于这些基督教差会都希望减小中西文化差异给传教带来的阻力,因此倾向于在建筑方面表现出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适应性。所有这些校园虽然分布在南北不同地域,却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建筑的风格。这与同一时期中国国立大学普遍采用西式建筑风格形成了有趣的对比。
除了设计教会大学以外,墨菲还进行了北京清华学堂校园的整体规划和四大建筑的设计,以及位于上海郊外江湾的私立复旦大学校园的规划设计;前者规格较高,属于地道的西洋风格,后者规模较小,基本上也属于中国古典风格。
1918年7月在上海外滩开办了个人事务所,作为他在上海的分公司。
1928年,墨菲受到蒋中正的注意,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筑顾问,主持制定了1929年南京的首都规划,并在南京等地设计了一批建筑作品,如紫金山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和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都属于政府机构的官方建筑,继续采用中国复古形式。此外,这一时期负责设计南京中山陵和广州中山纪念堂两大建筑的中国建筑师吕彦直也是墨菲的助手和门生。
[编辑] 回国
1935年,墨菲退休,回到美国康涅狄格州布兰德福德他自己设计的住宅。他还在佛罗里达州的克罗尔加布尔斯设计了一个有8个家庭的小型的"中国村"(Chinese village)。1949年,他在72岁时第一次结婚。1954年在家中逝世。
[编辑] 主要作品
[编辑] 美国
* 纽约州,新罗歇尔(New Rochelle)学院
* 康涅狄格州温莎镇,卢密斯学院(Loomis Chaffee,Loomis Institute)
* 康涅狄格州,温莎儿童学校
* 康涅狄格州,耶鲁大学菲利浦斯(Philips)住宅
* 康涅狄格州,霍普金斯学校校园规划
[编辑] 中国
[编辑] 长沙雅礼大学整体规划和建筑设计
雅礼大学是墨菲来华后的第一个作品。
这所大学完全是美国耶鲁大学学生受到1900年义和团运动刺激的产物,因为那一年在中国被杀的传教士中有不少都是耶鲁的校友。1901年,一批青年学生组织了专门前往中国传教的组织雅礼会(Yale Mission in China),并派遣德本康(Lawrence Thurston)来中国考察了2年,最终选择了位于华中的湖南长沙作为中国工作的基地。湖南省曾是中国排斥基督教最激烈的一个省份。1906年,他们先租借民房开办了长沙雅礼学校(高中程度的预科学校),到1914年,正式成立雅礼大学(College of Yale-in-China),开始招本科生。雅礼聘请墨菲来为位于北门外麻园岭的新校园进行规划设计。
雅礼大学的校方希望墨菲建造一所比以往的在华教会大学更加中国化的校园。在此之前,由极富声望的芝加哥帕金斯、佛罗斯和汉密尔顿(Perkins,Fellows Hamilton)建筑事务所设计了济南齐鲁大学和上海圣约翰大学的校园建筑,都模仿了中国建筑宽阔的大屋顶,但却忽视了支撑巨大屋顶重量的斗拱结构,中国式的大屋顶直接架设在西式平面之上,因此仍有一些遗憾之处。雅礼大学的业主和建筑师都希望能够建造得更加原汁原味,于是用混凝土模仿建造中国的木结构柱子,用铁件制造中国的花格窗。许多评论认为,雅礼大学在建筑中国化方面有了明显的突破。当然这样做也加大了成本,花费了很多时间。
1919年,雅礼大学迁往新校园,并于1920年继续完成了科学馆。1926年,湖南成为大革命反帝运动的中心,教会受到严重冲击,雅礼大学被迫停办,1929年合并于武昌华中大学。雅礼的校园改办“湘雅医学院”(Hsiang-Ya Medical College),仍然是中国第一流的医学院校,享有“南湘雅,北协和”的美誉。现在这里是中南大学的一个校区。
[编辑] 北京清华学堂整体规划及四大建筑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
清华学堂是1911年利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成立的一所留美预备学校。该校的基地原是清朝皇子奕誴的清华园(俗称“小五爷园”)。1916年,墨菲受聘为清华进行校园总体规划,保留了原有的少量旧建筑(工字厅),并设计了早期清华学堂的4大建筑: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体育馆。这组建筑均采用了西式风格,并为清华大学以后的建筑风格定下了基调。2001年,清华大学早期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5—476。
[编辑] 上海复旦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这时,一所由天主教学校震旦大学的退学生组建的私立学校复旦大学在上海北郊的江湾买下一块土地,墨菲主持了校园设计,到1922年春天,复旦大学的新校园已经建成几座别具一格的建筑,包括牌楼式的校门、宫殿式的奕柱堂和登辉堂(今相辉堂)。奕柱堂和登辉堂至今仍在使用,2004年被列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旧校门也被恢复。
[编辑] 福州福建协和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福建协和大学是在1916年,由在福建省传教的4个基督教差会——以福州为基地的美国公理会、美以美会和英国圣公会,和以厦门为基地的美国归正会分别开办的4所预科学校:格致书院、鹤龄英华书院、三一书院和寻源书院进行合并,组建而成。最初是租用福州仓山某俄商茶行开课。
1919年,福建协和大学在东郊9千米外的魁岐村买下了一块占地1000亩的土地,聘请亨利·墨菲为新校园进行规划设计。新校园背倚鼓山,面临闽江,数年间在山脚和山腰陆续建造了文学院、科学馆(Edwin C. Jones Memorial Science Hall)及大小30座校舍,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主要建筑都采用中国古典大屋顶式样。
1922年学校迁入新址。1951年,传教士撤出中国大陆后,福建协和大学和位于福州的另一所教会大学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在福州市仓山区,今福建师范大学处)合并成立福州大学,校址设在原福建协和大学。1952年高校院系合并,这里成为福建农学院的校址。1958年大跃进中迁址到福州西郊,原址改办工厂(福州制药厂)。福建协和大学是过去的教会大学中唯一的今天校园未作教育用途的一个,到2006年,魁岐原协和大学的建筑仍存有14座,其中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建筑7座,是福州现存最大的近代建筑群,但这些建筑的保护情况令人堪忧[1]。
昔日汉口英租界江边街景
昔日汉口英租界江边街景
[编辑] 汉口花旗银行大楼
美资花旗银行(International Bank Corporation of America)在20世纪初进入中国,在上海站稳脚跟后,随即进入位于中国中心的汉口,选址汉口英租界华昌街(青岛路)江滩,建造分行大楼,西侧紧邻是太古洋行大楼 (汉口),东侧隔华昌街就是汇丰银行大楼 (汉口)。墨菲在1919年设计了这幢大楼,1922年竣工。地面有5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6153平方米。建筑风格属于简化的古典主义式样,立面三段式构图,2—4层为中段,设贯通3层的6根大型圆柱。现为武汉市公安局某处办公楼。
金陵女子大学1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100号楼
金陵女子大学的古典式游廊
金陵女子大学的古典式游廊
金陵女子大学校园一角
金陵女子大学校园一角
[编辑] 南京金陵女子大学整体规划及建筑群
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正式开学,系由5个美国基督教差会——美北长老会、美以美会、监理会、美北浸礼会和基督会联合创办。初期系借用南京绣花巷李鸿章花园旧址为临时校园,校长德本康夫人(Matilda Thurston)在南京城西随园(袁枚旧居遗址)一带买到了一块空地。墨菲受德本康夫人的委托,规划设计了一个风景优美的校园。
整个校园以西部的丘陵(西山)为对景,设计了一条贯穿全校的东西向轴线,主体建筑物均沿这条轴线对称布置。在设计金陵女子大学校园时,墨菲有意借鉴了紫禁城的设计手法,入口部分采用长长的通道以加强空间的纵深感,随后展开一个宽阔的空间(大草坪),形成纵横对比,经过正面高大的主体建筑(100号楼),后面是以人工湖为中心的花园,最后,中轴线的西端结束于西山制高点的中式楼阁。金陵女子大学的建筑造型均采用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风格,互相之间均以中国古典式外廊相连接。到1923年金女大正式迁入时,已经完成了7幢宫殿式的建筑:100号楼(会议楼,1431平方米)、200号楼(科学馆,1541平方米)、300号楼(文学馆,1492平方米)、400号—700号楼(4幢学生宿舍,共4603平方米)。
1951年,在华传教士撤退,中国政府接管教会大学,将金陵女子大学并入金陵大学,次年在院系调整中,金陵大学也被撤消,并将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分割成数所大学,其中的南京师范学院(后更名为南京师范大学)进驻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园。现在,金陵女子大学的旧址是南京师范大学的随园校区。2006年,金陵女子大学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6—934。
燕京大学
燕京大学
[编辑] 燕京大学总体规划及建筑群
燕京大学的源头是华北地区的三所教会学校:北京崇文门内美以美会的汇文大学(Peking University)、通州华北协和大学(前身是美国公理会潞河书院)和北京灯市口佟府夹道的华北协和女子大学(前身是公理会贝满女塾)。
1921年—1926年,墨菲接受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和副校长路思义的聘请,为燕京大学在海淀的新校园进行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建筑群全部都采用了中国古典宫殿的式样。燕京大学的东西轴线以玉泉山塔为对景,从校友门经石拱桥、华表(取自圆明园废墟),方院两侧是九开间的庑殿顶建筑穆楼和民主楼,正面是歇山顶的贝公楼(行政楼),两侧是宗教楼和图书馆,沿中轴线继续向东,一直到未名湖中的思义亭,湖畔还有博雅塔、临湖轩。东部以未名湖为界,分为北部的男院和南部的女院。男院包括德、才、兼、备4幢男生宿舍以及华氏体育馆。女院沿一条南北轴线,分布适楼、南北阁、女生宿舍和鲍氏体育馆。燕京大学建筑群在外部尽量模仿中国古典建筑,在内部使用功能方面则尽量采用当时最先进的设备:暖气、热水、抽水马桶、浴缸、饮水喷泉等等。燕京大学校园被公认为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质量最高、环境最优美的一所校园。
1952年,在院系调整中,燕京大学被撤销,由北京大学进驻原燕京大学校园。2001年,未名湖燕园建筑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5—475。
[编辑] 国立北平图书馆
国立北平图书馆现状
国立北平图书馆现状
1931年,北平图书馆得到退还的庚子赔款240余万元,在文津街北海旁建成新馆(即今国家图书馆分馆),是当时远东最先进的图书馆之一,占地面积76亩,建筑外观是华丽的中国传统宫殿式结构,内部设施则全部为当时最先进的西式设备,据当时的记载,“较之美国国会图书馆决不逊色,单是它那中央大厅两侧下楼梯的卫生间,铺地六角小瓷砖,外面看不到里面里面能看到外面的窗玻璃,一色都是美国货,比北京饭店的还讲究”。2006年,北平图书馆旧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序号6—885。
[编辑] 南京首都规划
1928年,墨菲和他的助手古力治(Emest P. Goodrich)、穆勒(Colonel Irving C. Moller)、麦克考斯基(Therdore T. McCroskey)三人受聘担任南京国民政府“首都建设委员会”的建筑顾问。1929年底,南京的《首都计划》制定完成。
该规划奠定了现代南京的城市格局和基本面貌:浓荫匝地的条条林荫大道,如国府路(今长江路)、中央路、太平路、中华路等,纵横交错,两旁各有两排高大的悬铃木(法国梧桐),郁郁葱葱,遮天蔽日。尤其是规划中首先完成的部分——从下关中山码头直到中山陵全长20公里的迎陵大道,包括今天的中山北路、中山路、中山东路和陵园路,构成南京市的城市发展主轴线。如。在新街口、江苏路、莫干路、仙霞路等处设计的8处环岛式街心广场,也是南京的特色景观之一。墨菲一个著名的建议是:保留明代城墙,上面开辟成能行驶小汽车的“高架”环城大道,成为"风景路",当然这个建议后来未能实现。
这个规划是中国第一个按照现代功能分区理念制定的城市规划,将南京城明确分为几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如中央政治区、南京市行政区、公园区、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规划的中央政治区确定在中山门外、紫金山南麓;市行政区在鼓楼以北的傅厚岗;工业区在长江两岸;住宅区分三个等级,高级别墅区在城西北新区;文化区在鼓楼、鸡鸣寺一带(中央大学、中央研究院)。中央政治区等许多规划设想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未能实现,基本按规划实现的主要是南京城西北的颐和路一带的上层住宅区或“使馆区”。
由于《首都计划》强调“发扬光大固有之民族文化”,因而沿迎陵大道两侧的重要建筑,大部分都是传统大屋顶的宫殿样式,如铁道部大楼、励志社、党史陈列馆、兵工署、中央博物院等;少部分属于中西合璧风格,如中山陵音乐台、中央医院等。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牌坊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牌坊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纪念塔
[编辑] 南京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纪念塔、堂
1931年至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在紫金山南麓中山陵以东的灵谷寺旧址上兴建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占地约一平方公里,葬有1029名在北伐及淞沪抗战中阵亡的将士。墨菲为公墓设计了南北一公里长的中轴线,从墓门、牌坊、祭堂、第一公墓、纪念馆(松风阁),直到最北部9层高60米的纪念塔,两边对称分列第二公墓和第三公墓,阵亡将士牌坊共分五间,建于42层石阶之上,台基面宽32.7米,进深16.6米,牌坊高10米,钢筋水泥构筑,外镶花岗石,仿造我国传统木结构建筑形式,顶覆绿色琉璃瓦,饰有水泥脊兽,斗拱三级,四角起翘,十分壮观。祭堂由建于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的砖石拱券结构建筑无梁殿改造而成。全部建筑按中国传统的民族建筑形式设计。
[编辑] 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大楼
位于南京市中山北路254号,1930年设计,与马路对面的交通部大楼(中山北路305号)遥遥相对。这是一幢精美的中国古典建筑。抗战结束以后改为行政院使用。目前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原岭南大学一角
原岭南大学一角
[编辑] 广州岭南大学扩建项目
岭南大学在广州河南(海珠区)康乐的校园始建于1904年,最初建成的一批建筑基本上属于中西合璧风格。1928年—1930年,墨菲为岭南大学设计了惺亭(1928年)、陆佑堂(1930年)、哲生堂(1930年)这三幢风格较为地道的中国古典建筑。1953年以后,原广州岭南大学撤销,校园改由中山大学进驻。康乐园(岭南大学)也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僵尸国度僵尸王是墨非。
僵尸国度第一季结局就是讲墨非成了僵尸王,然后安全局要被一大波导弹炸毁。悬念要留在第二部。墨菲是被病毒感染后和正常人无异的僵尸王,而他的女儿更加的厉害,她能控制其他丧尸,不会被丧尸咬,力量很大,neng控制丧失的思想,非常的厉害。
角色介绍
伯纳德·墨菲,演员基斯·艾伦
丧尸病毒传播前是一个囚犯,被专家用作人体样本实验,注射僵尸病毒疫苗后在撤离中被8个丧尸同时咬过,仍然存活。因为被作为人体样本且被咬前没人救他,使他心里产生愤怒情绪。
起初对所有人都是冷淡漠不关心,后被幸存者团队渐渐感动,开始为团队着想。同时,他在路途中身体一点点地在变异,可以控制丧尸,且在丧尸人群中穿梭自如。
罗伯塔·沃伦,演员凯莉塔·史密斯
第一季远征队灵魂人物,在哈蒙德和加内尔相继死后担任幸存者团队的领导,她的任务是将墨菲安全送达纽约北部。沃伦的丈夫作为一名消防员在灾难来临前与她走失。
后她到家乡寻找丈夫时得到加内尔的关心和鼓励,在和加内尔的相处中渐渐爱上加内尔,无奈加内尔却为了救墨菲而中弹变为丧尸,她不得不成为护送墨菲的领导者。
钱世元是电视剧《单亲妈妈的苦涩浪漫》中的人物。【集数】:22集。
晚间的医院里,妇产科医师张静芳无法赶回家参加丈夫和孩子筹备好的节日晚宴,因为她要为一个临产的女青年墨非接生。即将手术的时候,张静芳发现墨菲姑娘是一个单亲妈妈。随后医院里又冲进来一群不速之客——使墨非怀孕的男性一家赶来了,他们跟墨非的家人展开了尖锐的谈判,要求用金钱买走即将诞生的孩子。两下里讨价还价,舌剑唇枪,最终恶言相向,拍案走人。
孩子诞生了,张静芳为成功地迎来一个小生命而欣慰的同时,也为又一个单身妈妈而怜惜。正当疲惫的她准备回家时,噩耗传来——丈夫在驾车来医院接她的路上遇见车祸死亡。这一瞬间,张静芳也变成了无数个单亲妈妈中的一员。
从此后,新的单亲妈妈张静芳,墨非,以及两个老的单亲妈妈西曼和米宝湘四人走到了一起,成为了“单亲妈妈四人组”。单亲妈妈的生活是艰辛的,坚持工作的同时还要养育孩子。另一方面,她们还要承受社会对她们的看法,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更难过的是失去了丈夫之后所要承受的孤独和无助。
莫非释义:
1.--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 2.--表示疑惑不定的推测语气,相当于别不是
《墨菲定律》最大的特点是众多定律的合集,是最为贴近生活的一系列精华、法则,涵管理、经济、心理、人生、教育、事业、家庭、感情等诸多方面,并能对这众多的方面逐条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是人思想的磨刀石和行为指南。
《墨菲定律》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掌握了该定律就等于拿到了成功的钥匙,让人清醒、智慧地去解决我们遇到的所有问题。
《墨菲定律》是最有趣的定律大合集,它可助人高效地深入拓展认知心理,改善思维方式,提升生活工作格局。现实生活中我们需要理论来揭示事物运行的逻辑规律,推演命运发展的因果关系,而墨菲定律恰能应用诸多理论来指导我们如何去做,去改变命运、世事、有利于事业成功而获得幸福。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这是作者爱德华-墨菲 提出的。他指出任何事物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要长,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担心的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含备份定律、沉默定律、动力定律、受辱定律、价值定律、谈话定律、惯性定律、苹果定律、时间定律。并将以上各定律做了详尽的诠释。
在我们的生活中,存在一种普遍存在的又很有趣的效应,叫“墨菲定律”。内容是这样的:
1.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2.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3.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4.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因为这一定律是一个叫墨菲的人发现的,所以就称为“墨菲定律” 。 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参加美国空军进行的MX981火箭减速超重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测定人类对加速度的承受极限。其中有一个实验项目是将16个火箭加速度计悬空装置在受试者上方,当时有两种方法可以将加速度计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竟然有人有条不紊地将16个加速度计全部装在错误的位置。
于是墨菲作出了这一著名的论断,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墨菲定律一直普遍存在,比如说我们在等公交车的时候,我们想坐五路车,那么我们总是担心车子不到耽误时间,你会发现,车子真的一直都等不到。但是当第二天你路过同一个车站,并不需要坐五路车的时候,你会非常神奇的发现,正好五路车就来了。
在超市里面排队结账也是这样,排了两队,你这一队总是很慢,然后你看到其他队非常快,你就会马上换到那一队去。结果当你换到那一队,你神奇的发现刚刚换进来的这一队不动了,而之前的那一队动得非常快。可能很多人都碰上过这种情况,这意味着,如果一定会花掉那么多时间的话,无论你换到哪一队,其实结果都完全是一样的。比如刚刚你换了队,然后发现之前的那队动了,你再换回去,会更加神奇的发现一切又发生了变化,回原来的这队后它又变慢了,另一队又快起来了。
在投资中也普遍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买了一只股,死活就是不涨,然后看着别的股涨得很厉害,今天这只涨停,明天那只涨停,结果受不了了,割掉手里不涨的股,买入大涨的股票。这时你会惊奇的发现,买入的股不涨了,而卖掉的股票开始大涨。当你再次认输卖掉这只股买回原来的股,原来的股又不涨了,而这只刚卖的又涨停了。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墨菲定律无处不在。既然如此,很多事情该发生的还是要发生,那么我们认定一条自己选择的路就要坚定的走,如果反复改变主意,朝三暮四,朝秦慕楚,朝令夕改,那结果必然是空悲切一场啊!!
墨菲定律指的是凡是有可能出错的必定会出错。
其实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也都听说过。但是真正能够理解的并不多。因为这句话上面其实要附加一个限定条件,那就是实验的次数足够多。所以这是一个概率问题。
比如说,一件坏事发生的概率特别特别小,假如说只有1/万,那么当我们做1万次这样事情的时候,这件坏事不发生的概率是多少?
我们来算一下按照概率论,应该是(1-0.0001)^1万=0.37。而如果做到5万次的时候,那么这件坏事不发生的概率就降到了0.007。所以墨菲定律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哪怕出错的概率非常非常低,但是只要我们经常去做,那么早晚会出错。
我一定会在金融市场当中的例子就非常多了,比如以前有几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共同创建的对冲基金找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他们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复杂的程序来下注波动率会降低,因为当时亚洲金融危机之后,金融市场上的不确定性降低,所以波动率下降的概率非常高。结果遇到俄罗斯债券违约这样千百年难得一遇的小概率事件。最后造成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破产。这件事也一直为后来的交易者引以为戒。
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根本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北京幸福公益基金会
墨菲定律指的是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你担心的事情一定会发生,但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我们每个人都会犯错,而且无时无刻都在犯错,所以我们必须正视错误,光害怕是没有用的。
比如我们投资股票的时候,发现这个公司哪哪都好,就是隐约觉得他的利润似乎有点不可持续,通常情况下,这种事情都会发生,几年后利润就会下降。反过来,我们做波段,本来是想赚个差价,最担心就是一卖它就涨,而通常的结果也是卖飞了。这就是墨菲定律在起作用,光在心里默念天灵灵地灵灵是没有用的,你必须有切实的办法去保障这样的错误不会发生这才行,当所有的事情你都有所准备,于是你就可以踏踏实实的赚钱了。
又比如你做股票模拟交易的时候,几乎总是赚钱,买完了往往就扔在那了,甚至连这么回事都忘了,也从不担心亏损,但结果往往都是赚大钱,而一旦投入真金白银就开始患得患失,那些不好的事情也就都出现了。
当你不去为错误做准备的时候,那么错误就会让你损失惨重。而一旦你做好了准备,你就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通过修正错误,走上更正确的道路。成年人的世界对错本就不重要,你的方法对了,错误的也会变成正确的,而方法错了,心态崩了,正确的也会变成错误的。我们骑上过多少大黑马,结果股票一震荡你就掉下来了。所以在考虑贼吃肉之前,一定要多考虑贼挨打的事,把风险和错误都做好了防范,此时你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如果你总是想好事,而从不去防范风险,那么一旦结果不如意,你就会很慌。所以要永远记住墨菲定律,不要心存侥幸,你担心的事情都会发生。必须要事先防范。把错误规避之后,成功才会如约而至。
在此,可以给大家推荐一本书,名字就叫《墨菲定律》,这是一本汇编的书,汇编者是李原,虽然它的名字叫做墨菲定律,但是并不局限于墨菲定律,还介绍了很多其他有趣的定律法则,比如马太效应,二八法则,破窗效应,彼得原理,吸引力法则等等,这些定律和法则都曾经风靡全世界,也被很多人挂在嘴边津津乐道,这本书把这些东西统统的说给大家听。里面所蕴藏的道理和大智慧,相信对大家的工作,生活,学习,应该都有不小的帮助。
墨非定律告诉我们,如果你担心某件事情发生,那么它就可能成者一定会发生。这种说法是不见有些不可思议? 让我们来看看现实中的例子吧。
假设你兜里装着1万块钱,生怕别人知道,也不希望被人偷走,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你就会用手横下兜,看钱是不是还那里在担心钱的同时,你的行为也引起了小偷的注意,最终钱还是被小偷偷走越是担心,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就越有可能发生,因为担心,就会在意,越在意就越会引起别人的社意,自己的过分担心也很容易导致犯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的原句是: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事,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选择。
根本原因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可能性多小,它总会发生。
定律来源
1949年,一位名叫爱德华·墨菲的空军上尉工程师,对他的某位运气不太好的同事随口开了句玩笑:“如果一件事有可能被做坏,让他去做就一定会更坏。
墨菲定律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
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
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
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
“墨菲定律”的根本内容是“凡是可能出错的事有很大几率会出错”, 指的是任何一个事件,只要具有大于零的机率,就不能够假设它不会发生。
衍生版本
首先,我们应该要知道什么是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举个例子,或许你会更容易理解。
就拿我们上班来说吧,我们平时挤公交挤地铁上班的时候,随处可以看见空的出租车,但是,今天我睡觉睡过头了,起因是因为我有个重要的会议,设了两个闹钟都没有响,我出门想打车去上班的时候,发现一辆空的出租车都没有。
再如,我们去排队买东西的时候,如果有两条长长的队伍,我们在某一条队伍,突然发现另外一个队伍突然快了起来,自己这边还慢吞吞的。这时候你跑到另外一个队伍的时候,突然你所在的队伍又变慢了,你刚离开的队伍又快了起来。这时候你是不是又开始懊悔了呢?
这就是墨菲定律,糟糕的事情都会发生,不管它的可能性有多么小。
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不应该抱着侥幸的心理,因为我们不知道事情哪一天会发生!
你也可以做个实验,口袋里装两把钥匙,一把是家里,一把是其他钥匙,口袋里分别放钥匙,你回家开门拿钥匙的时候往往是拿出其它的钥匙,而不是开门钥匙。
不知道我举的例子能否让你更好去理解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是心理学家爱德华·墨菲提出来的一种心理效应。他的意思就是假如一件事情有变坏的可能性,那么,不管这种可能的机率是多少,它总是会发生的。
墨非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墨非式征阳性、墨非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墨非
相关文章